贝亲网 - 言情小说 - 凤枭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29

分卷阅读129

    时候就是睡觉了,醒了会多更补上。

晚安(づ ̄3 ̄)づ

第057章(双更)

058

行至垂花门,他命随行的小厮唤来临安,低声交代几句。临安正色称是,匆匆离去。

他顺着甬路走进内宅,再次走进上房的寝室,转过门口的屏风,望见躺在床上的魏氏,许之焕忽然觉得这女人分外陌生,有片刻的恍惚。

服侍在室内的丫鬟见到他,屈膝行礼,默默退下。

许夫人正睡着,他没当即唤她,就像昨夜离开时那样,站在室内中间的位置望着她。

他是怎么把这女人娶进家门的?

他思忖着,一点一点,推开那扇尘封多年的回忆之门。

旁人眼中少年得志、春风得意那几年,也只是旁人以为的好光景。

一枝独秀与百花争艳从来不是一回事。

他年轻的时候,自认够出色,是文人中的翘楚,但是同辈中的两个人毫不逊色于他:暗卫统领陆乾,襄阳王郗诚墨。

一文一武,一个帝王亲信,而他这文人在官场上刚刚立足,权势人脉自是不及陆乾与郗诚墨。

官场如此,他不觉得憋屈,毕竟那二位的地位是多少次为皇室为家国舍生忘死换来的,可是后来,情场上也如此。

有人总说戏文荒诞,却不知世间事有时远比戏文更荒诞。

他们三个,一见钟情的女子都是苏妙仪。

那女子容颜清艳,神色清冷,一举一动有着与生俱来的优雅从容,一颦一笑有着难以描述却勾魂摄魄的韵味。

那是他全心全意深爱过的女子。

可惜,她的意中人不是他。

不是他,也不是陆乾,更不是郗诚墨。

或许她有心中明月,或许她不曾对任何一名男子生情。

不知道。他知道的是,她对三个年轻男子的示好甚至暗中较劲、争风吃醋没有丝毫喜悦,唯有疲惫。

她对他说:“不要这样,不要把大好光阴耗费在我这儿。现在闹到了这个地步,你们三个,我谁都不会嫁,宁死不嫁。双亲不会更不敢把我许配给你们三个里的任何一个。许公子,去好生筹谋前程,去娶妻生子。来日你出人头地、权倾朝野,我这个有幸结识过你的人,会引以为荣。但你若为了一个只把你当做泛泛之交的女子胡闹,会被人看不起的。我自然不会,但会因为识得你引以为耻。”

她在烟波浩渺的湖边,对他说了这番话。

换个女子,他应该会不当回事,会认为哄一哄就好,但她说出就不同。

她的神色,她平静到近乎冷酷的语气告诉他,那就是她的所思所想,当时如此,一生如此。

为此,他死了心,拱手一礼,说:“好。以往那些是非,对不住了。”

就这样,半年之后,他奉双亲之命娶魏氏进门。

他与陆乾、郗诚墨,一门心思盯着苏妙仪的时候,一些闺秀也都在盯着他们——这绝不是他自大,找到他面前委婉示好的闺秀,他遇见过几次,每次脱身之际,女孩哭泣的样子,就像是他给了她一刀。

魏氏的意中人,并不是他,是郗诚墨。

他是在成婚之前知道的,而那时,郗诚墨已经奉旨成婚。

思来想去,他觉得好笑:这算不算是老天爷给人的一报还一报?

枕边人心有所属,不可能不介意,虽然自己也是如此。

除了对自己在意的人,对待寻常事,他人生的前二十年,也如寻常人一样,不懂得讲道理,会不自觉地允许自己放火,不准别人点灯。

对待那件事,他选择了折中的法子。

他寻机私底下见过魏氏一次,邀她在茶楼雅间相见。

十几岁的魏氏,中人之姿,笑容矜持,眼神透着精明算计。

他不反感精明的女子,但是反感自以为精明的女子——让人一看就觉得精明的,往往只有小聪明。

请她落座之后,他开门见山,说我的事情你清楚,你的事情我刚刚得知,这次相见,我们把话说清楚。

她立时紧张起来,凝视他片刻,说你作何打算,我洗耳恭听。

他说我若退亲,且尽量保全你魏家的颜面,你同意么?

她连连摇头,说不同意,在我是绝对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,你所谓的保全魏家颜面,只是在你看来,在外人看来,根本不是那么回事。

他说你不要急于回答,想清楚再说。

她斟酌半晌,最终给出的还是最先的说辞。末了,神色忐忑地看着他。

他颔首,说好,那就听听第二个选择,我需要的是一个孝敬公婆、相夫教子的贤妻,仅此而已,但对你来说,做到怕是不易。

许家不需要四处招摇的宗妇,门外事绝不需要内宅女子插手,甚至过问。

她敛目思忖,随后正色点头,说我可以,可以做到。若有行差踏错之处,你只管及时提点。

这番谈话之后,她如期进门,成为许家媳。

他们是这样成亲的。

时光荏苒,自新婚到长子次子出生,她一直信守当初的承诺,在外有了敦厚宽和的名声。

他在那期间,在官场苦苦钻营,心一点点地沉淀、踏实下来。

可苏妙仪在那段岁月之中,与亲人几经风波,郗诚墨与陆乾先后出手打压苏家。他此生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女子的偏执和求而不得之后生出的恶毒。

不能理解,也不能原谅,更不能坐视不管。

他暗中竭力帮苏家斡旋,父亲知情之后很生气,问他何苦。他对父亲说,爹,我剩的良心、善心越来越少了,若能坐视钟情的女子陷入困境,来日便是能飞黄腾达,恐怕也是佞臣的苗子。

父亲沉默良久,之后让他细说原委,询问苏家因何落到了这步田地。

老人家那时也身居要职,只是懒得过问小一辈人之间的是非,先前打心底就不想知道。听他说完,便说你别管了,你越管越乱,日后苏家的事,我会斟酌着办,苏家不管怎样,都要苦个三几年的,能熬过去定有起复之日,若熬不过去,凭谁也没法子——终究,这本是他们不该经受的波折。